今日(2025年3月19日),教育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瞄准老龄化社会需求,推动医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核心政策解读与落地举措如下: 一、专业建设三大核心方向 1、贯通培养体系 支持职业本科院校开设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打通中职、高职、本科培养路径,健康管理、老年保健等专科生可直通本科。 鼓励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共建专业,共享师资与课程资源。 2、课程与岗位深度绑定 开发老年人能力评估、整合照护等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占比超50%,学生需进入医院、养老院等场景实训。 校企联合开发活页式、数字化教材,融入AI与虚拟仿真技术,适应智慧医养需求。 3、“双师型”师资强化 医疗机构专家入校授课,高职教师定期到医养机构实践,打造“理论+实操”复合型教师团队。 二、10省先行,目标量化 北京、江苏、浙江等10个重点省份率先行动: 2025年底前:每省新增至少1个专业布点; 2027年底前:每省累计新增≥3个专业布点,带动全国专业建设水平提升。 三、人才培养与就业保障 订单培养模式:医养机构参与课程设计,学生毕业后直接对接岗位,实现“入学即入职”。 技能证书加持:鼓励学生考取医疗护理员、长期照护师等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就业倾斜政策:卫生健康部门协调医疗机构提供实习岗位,毕业生优先推荐至医养结合机构就业。 四、政策意义与行业影响 应对老龄化: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8亿,专业人才缺口超500万,政策直击“照护难”痛点。 服务升级:聚焦失能失智照护、慢性病管理等场景,培养“懂医疗、精管理、善服务”的复合型人才。 产教融合:推动医养机构与院校共建实训基地,探索“家庭病床+养老床位”等新型服务模式。 盛东实训室建设厂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