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智慧养老政策推动下,老年综合评估智慧养老系统成为养老机构的 “刚需装备”,也催生出大批 “老年综合评估智慧养老系统厂家”。但不少养老机构采购后发现:厂家承诺的 “自主研发” 是贴牌,“政策适配” 是空话,“终身售后” 是噱头,最终花了高价却买了 “鸡肋系统”。其实,这些坑都能通过精准甄别规避。本文揭秘 5 大常见陷阱,教你 5 招锁定有真实力的厂家。
常见陷阱:厂家宣称 “自主研发”,实际是从第三方采购源码贴牌销售,系统稳定性差、无法升级,出问题后推诿责任。 甄别妙招: 查 “硬资质”:要求提供《软件产品登记证书》《软件企业认定证书》《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三者齐全的厂家研发实力更有保障; 看 “研发细节”:询问 “系统采用的开发语言”“数据存储方式”“与智能评估设备的对接协议”,贴牌厂家往往答非所问; 要 “试用权限”:重点测试系统稳定性(如同时 10 人操作是否卡顿)、升级功能(如手动触发升级看是否流畅),贴牌系统多存在卡顿或无法自主升级问题。 二、避坑 “评估体系不专业”:2 招验证合规性 常见陷阱:厂家系统评估指标 “闭门造车”,不贴合当地长护险政策或临床标准,导致评估报告无法通过经办机构审核,需重新人工评估。 甄别妙招: 核 “政策适配性”:让厂家现场演示系统,调出当地 “失能等级评估标准” 对应的指标模块,看是否 100% 覆盖,能否直接调整评估参数适配政策变化; 验 “临床背书”:要求厂家提供与医院老年科、康复机构的合作协议,或邀请机构的医护人员现场测试评估指标的专业性,避免 “纯商业化” 指标脱离医疗常识。 三、避坑 “售后缩水”:3 招锁定全周期服务 常见陷阱:厂家售前承诺 “上门培训、终身维护”,售后仅提供电话指导,系统故障时拖延处理,甚至要求额外付费才给升级。 甄别妙招: 签 “明确条款”: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培训次数(至少 3 次分层培训)、响应时效(远程 4 小时 / 上门 24 小时)、免费升级期限(至少 3 年)、故障赔偿标准”,避免口头承诺; 查 “售后团队”:要求厂家提供售后团队名单及资质,确认有专职养老行业售后工程师,而非通用 IT 售后; 测 “响应速度”:选型期间故意提出 1-2 个 “系统操作问题”,测试厂家售后的响应速度与解决能力,慢于 2 小时回复的厂家慎选。 四、避坑 “案例造假”:2 招核实真实合作 常见陷阱:厂家宣传页上罗列 “上百家合作案例”,实际多为 “挂名合作”,甚至盗用其他厂家案例,真实落地效果极差。 甄别妙招: 要 “实证材料”:要求厂家提供 “案例合作合同(关键信息可打码)、系统上线验收报告、客户付款凭证”,三者缺一不可; 做 “实地考察”:选择 1-2 个与自身机构类型相似的案例,主动联系客户预约实地考察,现场询问系统使用体验、厂家服务质量,避免被 “虚假案例” 迷惑。 五、避坑 “定制化陷阱”:2 招避免被套路 常见陷阱:厂家承诺 “全定制化开发”,实际是在通用版基础上做简单界面修改,却收取高额定制费;或因技术能力不足,定制功能漏洞百出。 甄别妙招: 定 “需求清单”:提前梳理《定制化需求清单》,明确 “必须定制的功能(如认知障碍专项评估)、可通用的功能”,要求厂家报价时区分 “通用功能” 与 “定制功能” 费用; 签 “阶段验收”:将定制开发分为 “需求确认、原型设计、功能开发、测试上线”4 个阶段,每个阶段验收合格后再支付对应款项,避免一次性付款后厂家拖延或敷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