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我国居家养老占比超 90%,但传统模式下 “服务资源分散、服务质量难把控、紧急响应滞后” 等痛点,让老人与家属忧心,也给民政部门监管带来巨大压力。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监管平台的出现,以数字化手段整合服务资源、贯通监管链路,既织密了覆盖全域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又筑牢了全流程质量监管防线,成为居家养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监管平台:织密服务网,筑牢监管墙

平台的核心价值,首先在于 “整合碎片化资源,构建全域服务网络”。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中,家政、康复、助餐等资源分散在不同机构,老人找服务 “多头跑腿”,服务机构也面临 “订单零散、资源闲置” 的困境。平台通过 “一端整合资源、一端对接需求”,将辖区内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服务站、志愿者团队、医疗机构等纳入统一网络,形成 “15 分钟养老服务圈”。老人或家属通过手机小程序即可在线预约助餐、助浴、康复护理等服务,平台根据服务距离、机构评级、老人需求精准派单。
全流程监管能力,是平台破解 “服务质量难把控” 的关键。传统监管依赖人工抽查,效率低且易出现 “服务缩水、虚假打卡” 等问题。平台通过 “技术 + 制度” 双重管控实现闭环监管:服务前,平台核验服务人员资质、匹配老人护理等级;服务中,要求服务人员人脸识别签到、实时上传服务视频(如康复训练关键环节),GPS 定位确保服务地点真实,系统自动监测服务时长与流程完整性;服务后,老人或家属在线评价打分,评价结果与服务机构评级、人员绩效直接挂钩。
对民政部门而言,平台是 “精准决策与高效管理” 的智慧工具。传统管理中,养老服务数据分散在各机构,政策制定缺乏数据支撑。平台实时汇聚服务订单、服务质量、老人需求等数据,生成可视化看板,直观呈现 “服务热点区域”“高频需求项目”“机构服务排名” 等核心信息。民政部门可据此优化资源配置,如在助餐需求集中的区域增设助餐点;针对失能老人占比高的特点,加大康复护理服务供给。
家属端的赋能更让 “远程守护” 成为可能。通过平台小程序,家属可随时查看老人的服务记录、评价结果,接收服务上门提醒与完成通知;紧急情况下,老人一键呼叫即可联动家属与就近服务机构,实现 “快速响应、多方联动”。此前因工作繁忙无法常伴父母身边的李女士表示:“看到平台推送的父亲助浴服务完成记录和评价,不用反复打电话确认,心里踏实多了。”
随着居家养老成为主流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监管平台已成为民政部门、服务机构的 “必备基础设施”。它不仅让服务网络更密集、监管更精准,更让千万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到有保障、有温度的养老服务,真正实现 “居家养老更安心,政府监管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