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 养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旅居养老是在旅游过程中实现养老功能的一种养老方式。田园综合体是国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 融合乡村农业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一种新模式, 其宜业、宜居和宜家的定位, 使之成为城市居民旅居养老的一种新选择。但是, 在乡村田园旅居养老发展过程中, 也出现了供需不平衡、市场定位错位、医疗和土地配套政策滞后等问题。

研究背景与实践价值

(一) 研究背景

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老有所养是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为实现美好生活这一目标,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一方面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 推进医养结合, 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1) ;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2) 和精准扶贫 (3) 系列措施, 改善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和乡村发展不均衡问题, 改变城市对农村的虹吸效应而导致的城市人口密集、农村空心化现状。

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城市与乡村互动融合的社区生活方式与商业运作模式, 是在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和现代农庄建设成果基础上的乡村发展4.0版, 是以企业和地方合作的方式, 通过挖掘乡村自身文化、生态和劳动力资源, 在乡村社会进行大范围整体、综合的规划、开发、运营所形成的“农业+文旅+社区”综合体。这种“农业+文旅+社区”的综合发展模式, 既可以缓解城市居民旅居养老资源的不足问题, 又可以成为带动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二) 实践价值

当前,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按照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超过10%, 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 即按照进入老龄化的国际通用标准, 我国已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201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仅选取27个省 (市、区) 常住人口的年龄构成统计结果显示 (见表1) :全国65岁以上人口平均占比为10.47%, 14个省 (市、区) 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1]。由于部分地区 (上海、黑龙江、海南、西藏) 数据不详, 在此没有纳入统计。

老龄人口占比的逐年提升, 促使以养生、疗养等为主题的银发族养老旅居需求的增加。同时, 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 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2016年上半年,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6元, 其中,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957元, 上海、北京、深圳分别以29030元、28448元和25282元位居前列。另外, 富裕家庭占比逐步提升, 预计2020年占比将达29%。不断提高的家庭可支配收入, 伴随着持续走低的恩格尔系数, 使得城镇家庭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都得到大幅提升, 而消费升级将催生休闲养老旅游市场发展, 激发城镇居民旅居养老意愿。对于现代城镇中的许多老年人来说, 除了满足基本的饮食起居护理等物质层面的需求外, 他们还有旅游休闲等消费新意愿, 特别是生活能够自理、经济实力较好的老年人, 其旅居养老意愿更加凸显。鉴于城镇空气、绿地等自然生活空间质量普遍下降, 进而推动了老年人群到生态环境保护好、资源条件优越的乡村地区进行旅居养老。

但是, 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却遭遇优质养老产品供给不足的现实。城市老年群体希望在乡村旅居养老中体验到农耕文化元素, 而现有的农家乐、民宿客栈、生态农庄等休闲度假产品结构单一、功能雷同, 缺乏针对中老年群体的体验设计, 无法满足城市中高端收入群体的养老消费需求。顺应城市居民养老消费结构升级的现状, 乡村旅游需要积极转变思路, 进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 围绕消费者需求调整现有乡村旅游产品结构, 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旅游和养老有效供给体系, 从根本上解决养老产品结构性矛盾。

田园综合体可以作为旅居养老的一种高端形式。在2017年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和大力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养生养老基地的要求。2017年6月, 财政部在18省 (市、区) 开展建设试点。当前已成熟的田园综合体有江苏无锡阳山田园东方、上海金山嘴渔村、安徽肥西官亭林海、黑龙江富锦市“稻”梦空间、四川成都郫都区多利农庄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无定河镇的新风古韵共计6家。对这6家田园综合体在特色、功能布局方面进行归纳统计, 具体如表2所示。

上述6家田园综合体模式各有特色, 在产业布局方面, 既坚持了农业的核心特征, 也赋予了度假养生功能。其中, 4家已具备居住功能;另外2家虽然居住功能区域面积不详, 但其规划面积非常大, 在后期开发过程中融入居住功能也非常容易。这些加入居住功能的田园综合体, 为其与养老产业的融合提供了基础。借助田园综合体这种高端乡村旅游载体, 将中高端旅居养老产业融合其中, 就可以获得田园综合体与养老产业建设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效应。要在田园综合体与旅居养老产业融合的过程中, 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 农业、文化和旅游“三位一体”, 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旅居养老产业发展, 从而最终实现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注:上海金山嘴渔村0.05万亩是指核心区域;新风古韵6个村落是指:湿地共邻洪州村、低碳养生工农新村、满族风情六合村、朝阳民俗文化村、赫哲故里噶尔当村以及农家美食村。

田园综合体与旅居养老融合理论评述

(一) 田园综合体发展与文献综述

2012年11月, 陈剑平院士在《农民日报》上发表的《农业综合体: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载体》一文中, 首次提出了“农业综合体”概念。农业综合体是在借鉴城市综合体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载体形式, 重点关注农业问题。2017年2月, 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概念。田园综合体的内涵与农业综合体大体一致, 稍有不同的是, 田园综合体是以农业为核心, 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功能, 集文旅和新农村建设于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2017年6月, 财政部连续印发了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的《通知》和《意见》, 并在河北、山西等18个省 (市、区) 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学界和政界许多专家学者也相继展开相关研究:有的立足农业供给侧改革, 围绕农业综合开发, 分析了建设田园综合体试点的意义和作用, 提出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理念、功能区域, 举例介绍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要模式, 分别从建设定位、推进力量、建设内容和实施路径等方面系统提出了具体举措和要求[3];有的立足城乡关系, 阐述了田园综合体的生成背景、建设理念和主体架构, 论述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经济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和生态意义[4];有的通过实地调查指出, 我国农业生产过程面临诸多矛盾, 这些矛盾产生的根源在于供需错配, 阐明了田园综合体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根本路径[2]。上述研究都是立足新农村建设, 没有将城镇居民旅居养老作为具体的研究内容进行重点分析。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归纳整理, 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宏观层面是田园综合体对于城乡二元困境改善的研究;中观层面是对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的研究;微观层面是对某一田园综合体规划和设计的研究。相近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居养老方面, 而融合田园综合体与城镇居民旅居养老方面的研究则很少。

(二) 国内外乡村旅居养老评述

旅居养老就是将旅游资源和养老服务结合起来的一种旅居形式。与传统的社区居家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不同, 旅居养老类似分时度假, 主要依托乡村旅游资源, 在乡村较长时间旅居过程中实现养老的目的。

20世纪70年代, 欧美国家在经过工业化的浪潮后, 开始将生活和养老区域向乡村迁移。早期一些学者研究了城市居民在乡村进行旅居养老的行为特点, 发现乡村旅居养老需求者年龄低, 身体条件和经济支付能力强, 他们在目的地停留时间较长, 会综合考虑乡村旅游目的地气候、环境舒适度、旅游经历和旅游地形象等因素[5-6]。另外, 一些学者研究了城市老人乡村旅居养老对乡村经济转型、村民就业致富的促进作用, 以及乡村政府在发展乡村休闲养老产业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7]。

在国内学者中, 有的从旅游产品角度界定了旅居养老的概念, 划分了旅居养老的类型, 归纳了旅居养老的特点[8];有的从区域城乡旅游统筹发展的角度, 探讨了乡村旅居养老的新思路;有的在调查研究基础上, 对浙江临安九思村的“联众”旅居养老模式进行研究。上述这些研究分别从旅游资源或养老服务视角进行了分析。国内关于城镇居民与乡村旅居养老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从需求与供给关系入手, 探讨了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的动力机制;二是研究城市居民旅游偏好与乡村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三是研究城市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模型与机制[13];四是以现有乡村休闲养老社区为例, 研究田园式休闲养老社区开发模式, 这对田园综合体旅居养老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14]。

综合比较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养老研究发现, 国内乡村旅游养老研究集中在乡村现有旅游资源的统筹优化方面;国外研究文献多集中在定量研究乡村资源对养老人群的吸引要素方面。这是因为国内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大部分是政府引导, 与市场需求契合不够紧密, 往往会出现旅游资源过剩情况;国外乡村旅游资源大多是自发形成, 政府层面参与设计和推动的较少, 不存在乡村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现象。

乡村田园旅游与高端旅居养老对接的矛盾

在国家各种政策的支持推动下, 乡村农家乐、田园民宿和农业生态园等形式的乡村旅游资源日益丰富。但是, 这些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功能雷同、整体质量不高, 造成乡村旅游产品需求淡旺季落差过大。许多乡村旅游企业要么转型做地产或农场;要么入不敷出, 挣扎在倒闭边缘。而城镇许多低龄老人, 却在为改善自己的老年生活质量, 为寻求一处放松身心的养老之地而苦苦寻觅。这种情况导致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和供应两旺, 但对接不力的尴尬现状。

(一) 乡村旅游资源供给与城市养老需求的矛盾

1.现有乡村旅游服务标准与旅居养老需求不符

乡村旅游经营者多为当地居民, 服务接待人员也以家庭成员为主, 这往往缺乏基本的服务技能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其服务意识淡薄、安全意识欠缺、管理漏洞较多, 与规范化、标准化的旅游接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同时, 乡村民宿受投入资金限制, 大多配套设施标准较低, 达不到商业住宿中消防、卫生和治安标准;房间缺乏专业的洗涤和消毒设施, 厕所简陋脏乱, 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住宿登记不与公安部门联网。这些情况对于那些停留时间较长的旅居养老客人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2. 现有乡村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 无法满足旅居养老者的精神需求

现有乡村旅游投资建设多处于自发状态, 缺乏历史文化元素的设计和植入;相互模仿和抄袭的现象严重, 停留在“吃农家饭、摘农家果、做农家事、住农家屋”的“农家四套路”上。这种简单的经营方式不适合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旅居养老消费者, 从而很难形成乡村旅居养老品牌。

3. 现有乡村旅游营销理念与旅居养老者旅居目的地选择习惯不符

现有的乡村旅游大多严重依赖旅游景区或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客源供给, 没有自己独立的细分市场。在营销渠道上主要依靠旅行社团队营销平台, 这就会造成旺季一房难求、淡季大片闲置的问题。而旅游养老群体一般不会借助旅行社来选择旅居目的地, 大多会借鉴自己已有的认知或亲友们的推荐。

(二) 乡村田园休闲旅游定位与城市居民旅居养老需求错位

当前乡村旅游定位为观光休闲旅游, 在其经营过程中, 希望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客源、拉动人气, 创造一种热闹的气氛, 以获得更好的经营效益。养生养老则希望闹中取静、动静分离。养生养老与乡村旅游的功能定位既有重合, 又有不同, 两者都希望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旅客流量来提升人气。但是, 旅居养老群体更希望看着别人热闹, 而自己适度参与;既希望大部分时间能安静地享受自己的田园时光, 又能在节假日看到自己的家人, 享受天伦之乐。然而, 目前乡村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还是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休闲娱乐方面, 缺乏亲子主题和养老功能板块的统筹设计。在空间布局上很少做到区域隔离、动静分离。在房屋的建筑风格上很少考虑不同职业背景和情趣的养老客户对装饰风格与文化元素的不同喜好, 缺乏对养老人群在房屋租金方面不同承受能力的调查, 导致旅游功能定位错位和偏离。

(三) 养老医疗需求和乡村医疗服务不匹配

基于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养老群体大都希望养老场所有比较好的医疗配套, 或者就医比较方便。但是, 当前城市与农村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乡村医院医疗水平和设备都还有待于提升。而乡村旅游资源一般偏离城市, 难以保证较高的医疗服务能力。同时, 当前异地医疗保险联合结算还有待于深化, 一些乡镇医院仍没有纳入异地就医结算体系, 这给异地养老带来许多障碍。

(四) 养老规划用地标准与田园综合体用地需求存在矛盾

与农家乐养老利用农村现有住宅资源进行养老居住而不需考虑土地问题不同, 田园综合体是对乡村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 要满足旅居功能, 必然涉及土地问题。按照住建部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 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50298-1999) 旅游土地利用政策, 乡村旅游用地一概不能改变当前土地性质, 基本上不能硬化处理, 旅游用地最高年限为40年。养老产业用地参照2014年4月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 《意见》中对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进行了极其严格的规定:土地使用规模方面, 单一的养老护理机构用地最大不超过3公顷, 医养结合的最大不超过5公顷。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最高使用年限为50年, 不能分割转让。乡村田园综合体作为一种旅游业态, 需要大面积的土地资源, 才能实现其旅游功能和展现其旅游主题。而作为医养养老用地其上限为5公顷 (75亩) , 这种规模又很难满足旅游功能。这些情况都提高了在乡村田园综合体中开展养生养老的成本。

田园综合体与高端旅居养老的融合对策

乡村田园旅游现有资源与城市高端旅居养老需求之间的矛盾, 需通过建立一种新的乡村旅游模式来解决。田园综合体虽然在定位上与城市居民旅居养老需求相匹配, 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 也需要按照旅居养老客户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相应的功能和产品, 真正做到功能布局的综合性、市场对接的融合性、政策利用的充分性。

(一) 优化资源结构, 平衡供需矛盾

1. 引入地产, 对接旅居养老市场需求

要做到与市场需求对接, 首先就应在田园综合体中实现住宿条件满足城镇居民旅居养老的主要需求。国家在《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 只是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总体建设理念, 没有对田园综合体中土地的开发结构进行详细的规定和阐述。随后, 许多学者对田园综合体建设框架展开了不同阐述, 提出“农业+文旅+地产”主体架构, 并阐述了“五区”建设, 即农业产业区、生活居住区、文化景观区、休闲聚集区和综合服务区[15]。一方面, 这种架构与田园综合体的以农业为核心功能一致;另一方面, 也明确提出了田园综合体布局地产和生活居住区的观点。从表3关于田园综合体与现代农业园、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等的对比中, 就可以发现田园综合体在地产功能布局上的完善。

通过表3可以发现, 田园综合体突出了地产板块功能和旅居功能, 产业定位也提升到文化旅游层面, 这与城市居民对田园旅居的要求不谋而合。无锡田园东方是这种模式的践行者, 虽然其对外宣传没有将度假地产作为重点, 但是其度假地产仍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整个田园综合体规划600多亩, 其中作为地产一期开发的600亩330套别墅已全部售卖完毕。在330套别墅中, 一部分作为商业别墅对外公开售卖;一部分作为分时度假地产出租。这种在田园综合体开发过程中融入地产的模式, 一方面有助于开发企业平衡回笼资金;另一方也为进一步实现在田园综合体中生活居住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条件。

表3 田园综合体与现代农业园、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对比

这些位于田园综合体中且交通方便、绿色和特色明显的住宅建筑可以有效满足城镇中高端收入居民的旅居养老需求。据江苏省旅游统计调查显示, 苏锡常 (苏州、无锡和常州) 3个城市中有78%的老人愿意去附近建设比较完善的田园综合体旅居养老, 并希望这些田园综合体不仅拥有亲子娱乐区, 而且是具有民宿或分时度假性质的住宅或别墅。因此, 在田园综合体开发过程中, 结合养老产业, 通过整体的装修设计, 植入养老地产板块, 是融合城市居民养老需求的必然趋势。

2. 增加商业模式, 对接旅游养老者多层次需求

那些计划乡村旅居养老的城镇老人, 一方面有社会保障体系下固定的退休金和自身一定的积蓄;另一方面还有子女的全力支持, 他们希望在乡村旅居过程中既能体验田园风光, 也能享受到类似“城市综合体”中的便利。田园综合体是集农业产业区、生活居住区、文化景观区、休闲聚集区、综合服务区“多元化”功能于一体的模式, 这种“乡村多元化”功能布局与城镇旅居养老的“综合需求”相适应。针对这部分城镇旅居养老群体, 田园综合体在进行建设构建时, 可以在“五区”建设中融入他们的旅居养老需求: (1) 打造生态农业产业区。开展农业体验和农业科普活动, 营造返璞归真的田园气氛, 这既是田园综合体的核心定位, 也是满足旅居养老者的吸引核。(2) 建设文化景观区。为吸引城镇养生养老人群, 必须提升田园综合体后期土地价值和旅居养老群体的精神体验层次。(3) 构建生活居住区。在田园综合体中引入住宅地产, 这一方面是田园综合体开发企业盈利的核心;另一方面也是旅居养老者安居的基础。(4) 完善休闲聚集区。通过在田园综合体中引入主题建筑、街区及亲子园等来丰富旅居养老者的休闲体验需求。(5) 丰富综合服务区。综合区更像一个社区, 包括美食、日用品、医疗、安保、物业等商业功能。这些功能既是构建田园综合体的需要, 也是旅居养老者的需要。具体构架如下图所示。

图融合旅居养老需求的田园综合体功能构架

(二) 科学设计田园综合体的功能区域

1. 实现养生养老与休闲度假的融合

田园综合体虽然定位为高端的乡村旅游形式, 但是也属于周末观光旅游, 工作日游客不多, 周末人满为患。养老旅居这种融合养老功能和休闲功能于一体的方式, 可以对冲这种旅游的峰谷不平衡。休闲功能完备的田园综合体, 一方面能满足老年城市居民身归故里、情归田园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另一方面也能满足城市居民周末举家体验田园生活的愿望。旅居老人在工作日旅居田园综合体中, 周末家人、亲友前来探访游玩, 一方面在乡村田园体验农事, 另一方面带领孩子在亲子乐园享受天伦之乐。这种旅居养老形式把养生养老与休闲度假自然地融合起来, 缓解了乡村旅游的季节落差, 保证了田园综合体的日常基本游客量。

2. 实现“知识下乡”与农民市民化的融合

田园综合体形式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契机。在田园旅居养老的过程中, 农村的产业形态实现了从农业向休闲养老服务经济的转变, 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 从单一的一产向一产与三产融合的转变, 包括独立创业的转变, 这与国家对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初衷相一致。农民参与保姆、保洁、餐饮等养老服务获取薪酬。如果农民将自己的部分土地经营权和使用权转让给田园综合体企业, 还可以每年获得土地使用权转让分红;一些住宅条件好的农户还可以与田园综合体合作, 将自己的宅院作价入股投资田园综合体企业, 与其共同经营, 获得股权分红。因此, 当地村民既可以获得宅院租金、劳务薪酬与股利分红, 也可以实现“转型不离农、离‘农’不离乡”的就地职业转型。

城乡文化融合还是乡村旅居养老产品持续健康发展的另一个关键。田园综合体旅居养老模式中会出现一种新时代下的“知识下乡”, 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养老者通过举办一些绘画、医疗、声乐讲座或演出活动, 为乡村增添旅游和娱乐项目, 密切城乡和乡邻关系。这种城区市民的旅居养老, 不仅可以增进城市旅居养老者与乡村居民的相互了解, 还可以深层次地弥合历史形成的城乡鸿沟。

(三) 顺应需求、供给侧改革

1. 产业链融合, 供应渠道改革

在“互联网+”与“旅游+”的大背景下, 乡村旅居养老要想做强, 只有整合产业链条, 整合线上线下资源, 变革供应方式。首先, 拓宽乡村旅游产业链, 不仅供应住宿、农家餐饮, 还可以增加对购物、休闲、文化、娱乐、康体、医疗等环节供给的投入, 增加交通、照明、卫生等乡村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的投入, 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品质, 优化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其次, 加速布局在线业务。现在许多乡村旅游企业还是守株待兔, 缺乏与时俱进的营销手段。结合当前国家城乡智能化建设, 运用多种在线传播媒体, 可以对田园综合体旅游产品进行整体形象的策划、包装和推广。

2. 企业联合, 供应模式改革

在田园综合体中的养老模式应该是一种中短期的旅居养老, 这就要求养老机构之间相互联合, 通过组建养老联合机构, 实现异地循环养老模式。所谓异地循环养老是指服务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建立多个连锁养老基地, 统一标准、统一品牌, 实行会员制, 不管会员在哪一个连锁基地都可以得到同样的优质服务, 其特点重在提供“一卡在手, 处处是家”的服务。因此, 田园综合体可以充分利用前期国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已建好的田园小镇, 与其进行联合, 开启旅居养老模式。基于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的各自特点和优势, 发展异地循环养老基地总部经济, 尤其是在发展比较成熟的城市群, 应加快连锁养老基地建设, 实现循环养老。

(四) 深化异地医疗保险结算制度

在异地乡村旅居养老中, 旅居养老者最关心的是医疗保险的异地使用问题。政府卫生部门需继续深入推进医疗保险异地合作, 鼓励医疗机构连锁经营, 解决老年人异地休闲养老的后顾之忧。早在2009年初, 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3省1市中就有多个城市医保部门签订了异地结算协议。在协议城市中的居民, 只要在自己户口所在城市办理异地转移报备手续, 就可以在旅居地医保部门结算报销。紧随其后, 2009年底, 海南、山西、黑龙江、广东、广西、贵州6省区也签署了异地就医结算合作协议。

在地方政府的探索、发展和实践中, 2017年9月, 人社部按照“三步走”的程序:先备案、选定点、持卡就医, 开通了全国联网和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工作, 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联通各地。凡是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都可以借助联网系统实现直接结算, 不必先自己垫资再回参保地报销。截至2017年9月25日, 已全面联通所有统筹地区, 覆盖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各类医保制度, 服务异地安置退休、异地长期居住、常驻异地工作和异地转诊四类跨省就医人群, 开通了7226家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中的第15条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工作, 2017年底前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老年人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这些利好政策为解决一直约束养老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了便利。

但是, 由于城市之间医疗资源的不同,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并不意味着瓶颈问题的彻底解决。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主要是为了解决参保就医人员异地就医时碰到的跑腿垫资问题, 并不能根本上解决当前存在的异地就医难问题。田园综合体只有积极改善医疗条件, 争取各种医疗政策, 才能使异地旅居养老者更安心进行旅居养老。

(五) 完善相关土地配套政策

田园综合体开发企业要遵循现在的土地管理政策, 利用田园综合体发展旅居养老, 需要高超的技巧。首先, 创新土地开发政策, 保障增量、激活存量。通过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利用田园综合体区域内的现有民宅, 构建农村新型养老载体。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 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 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经营权流转的格局。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强调提出, 要完善新增建设用地的保障机制, 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 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 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 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 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其次, 充分利用田园综合体与养老用地的政策, 通过企业联合、先分别进行建设用地的申请, 再联合开发的形式, 进行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实现建设成本和利润的平衡。最后, 政府也要优先安排养老土地利用计划, 给那些具有养老功能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配套良好的交通、通讯、供电、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 减免税收, 为田园旅居养老助力。

结语

养老产业和乡村旅游都是国家未来重点打造的民生产业。顺应民生和市场需求, 优化创新旅居养老的形式, 合理利用国家政策是实现养老经济与田园综合体等融合对接的基本思路。但是, 鉴于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和养老相关政策的不完善, 田园综合体旅居养老产业还处于探索阶段。建设一个能让所有人心有所属、情有所依, 生活与养老共生的田园综合体, 还需要政府、企业与城乡居民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