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的养老现状一是“四二一”家庭结构比较普遍,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式微;二是我国养老机构数量严重不足,床位配比较低;三是现有养老机构不能与医疗机构有机对接,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当前,我国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老年人的医疗健康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改变当前“医养分离”养老现状的“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应运而生。 随着激励措施在地方上的不断细化落地,未来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注定还会迎来更大的发展。医养结合“结合什么”、“如何结合”值得思考。 ——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结合 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结合主要包括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协议合作、医疗机构转型发展、新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互联网+养老” 服务平台六种形式。 1.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 我国医养结合的最普遍模式是在养老机构中设置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医务室以及护理院等医疗机构,引进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运营。 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但面临卫健、民政等多部门管理难题。 而且内设医疗机构提高了部分民营、基层、小型养老机构的时间、人力、资金成本 。 对此,建议从健全政府管理机制入手,卫健、民政等多部门协同合作,在扩大机构的医保定点范围、确定合理的医保支付方式、降低养老成本以及加强养老机构医护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路径探索和模式创新。 2.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 目前,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主要有公立医院内增设老年康复院或老年护理院等服务机构和公立医院为民营养老机构提供场地服务两种形式。 这种模式一方面能够共享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合理利用相关的医疗保险政策;另一方面一般的常规诊疗在养老机构即能进行,免除了老年人到医院排队就诊的麻烦。 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病床数量有限以及某些民营机构不能区分养老和住院,套用医保基金等问题。 对此,建议加强政府监管,全方位优化医疗养老资源配置,完善医疗服务制度,在服务内容、方式和过程等方面进行引导和规范 。 3.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协议合作 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协议合作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二是社区卫生医疗机构与小型养老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合作;三是公立医院外派数名医生和护士组成“ 小分队”,长期进驻养老院。 4.医疗机构转型发展 发展以老年照料和康复为主的康复院或老年护理院,是深化医改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 重要内容,是为了满足照护和康复市场的需求。 但是,医疗机构转型发展面临一些问题:一是转型发展中存在康复和照料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的问题;二是基于医院层面的双向转诊尚未建立; 三是服务价格体系不健全,康复和照料服务存在收费项目范围窄、覆盖少、价格高的问题。 对此,首先,转型医院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特色;其次,政府要发挥政策引导和调控作用,帮扶中小型医疗机构转型;再次,要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体系;最后,要培养专业的照料和康复人才队伍 。 5.新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新办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包括政府新办和社会资本新办两种形式。 引入社会资本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既能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又能将更多的社会资本吸引过来。 在政策支持下,社会资本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既能减少运营成本,又能增加社会效益,从而实现“ 多赢” 的局面。 但是,对社会资本兴办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性质界定、监管、医保衔接等方面还没有具体的规范性文件, “ 多头监管” 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此外,营利目的与公益性目的的矛盾,高额的费用压力等问题都不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6.“ 互联网+养老” 服务平台 “互联网+养老” 通过建设“ 互联网+养老” 服务平台,向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通过养老服务信息数据化,使供需匹配更精准和高效,从而打破养老空间限制,完善家庭养老功能,监督养老服务质量。 现阶段,这种服务模式还面临老年人信任度比较低,未建立规范系统的定价标准和支付体系,以及民政、卫健等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彼此独立运行或有限开放等问题。 对此,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建立协调机制,利用社会力量,整合碎片化的服务资源,打破信息壁垒,完善平台服务内容与形式;另一方面,要建立保障体系,保障平台建设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公立与民营的结合 构建医养结合模式,单靠公立机构是不够的,必须将公立和民营结合起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领域 。 公立和民营的结合方式包括公办民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公私合营四种方式。 公立机构和民营机构结合起来,共同支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能减轻政府负担、优化养老资源配置、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实现多方共赢。 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虽然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养结合机构,但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使得众多社会资本不敢贸然涉入医养结合领域;二是尽管养老市场有巨大的需求潜力和发展空间,但缺乏统一的准入标准,政府也缺乏引导和规范,开办起来有很多现实困难;三是医养结合机构涉及卫健、民政、人社、医保等多 部门,但各部门工作相对独立,影响医养结合政策的实施。 对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机融合公立和民营机构: 一是政府和社会资本要明确各自任务分工。 政府部门主要起政策制定、目标导向、监管等作用,而社会资本的拥有者负责医养结合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保障医养结合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公立和民营结合模式。 三是建立卫健、民政、人社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加快出台医养结合融合政策,建立合适的准入机制。 四是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明确和规范风险分担、权责关系、运营模式等内容,加快完善监督和质量评估制度,规范公私合营模式市场行为。 五是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投融资模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六是开展试点工作,建立示范园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连锁的产业链。 ——医护和陪护的结合 医养结合在服务方法方面是将医护和陪护结合。 医护是采用各种措施治疗疾病,陪护则能缓解医护工作的压力,是医护工作的补充,能给老年人带来关爱,使其得到精神与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在养老服务中,需要把医护和陪护贯穿于养老的整个过程。 在传统养老服务中,如果老年人住在医疗机构,则存在陪护人员数量有限且费用高的问题;如果老年人住在家里或者养老机构里,又得不到专业的医护服务,而医养结合解决了老年人医护和陪护的难题。 陪护人员主要负责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饮食照顾、交谈聊天等,并可根据患者和家属的需要提供定时服务。 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陪护人员可及时发现并告知医护人员。 对于老年人来说,陪护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专职陪护人员要同时履行老人陪护、病人陪护和情感陪护的工作职责,必须要拥有专业知识,经过系统化的培训。 职业院校可以开设相应专业,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盛东医养结合一体化平台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以医疗服务为重点,在做好老年人生活照护服务、精神慰藉 服务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医疗诊治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的质量,突破了一般的医疗和养老分离 的状态,最大的特点是为老人老年期各种病症进行临床诊疗,提供及时、便利、精准的医疗服务,将生活照料 身体康复和临终关怀相结合。实现"服务就在老人身边"的愿景。 END |